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中国职业“上新”“向新”折射经济发展活力

来源:米乐直播app    发布时间:2025-05-03 18:41:51

  在天津(西青)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的封闭测试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检测一辆智能网联汽车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功能(2025年3月摄)。新华社发

  安装转向机器人、制动和油门机器人,将试验用摄像头和机器人控制器连接电脑,开启软件调试……在天津(西青)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的封闭测试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姚中华正专注搭建试验场景,为检测一辆智能网联汽车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功能做足准备。

  “我们用检测设备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有效性与可靠性进行功能检测,实时记录试验影像、试验数据。”33岁的姚中华解释道。

  2024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三部门发布了19个新职业,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是其中之一。

  南开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王琳琳分析,这批新职业有70%以上服务于新质生产力领域,涵盖数字化的经济、绿色能源、智能制造等“数智”前沿,是中国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的成果。

  职业“上新”,带来了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供给,让更多人发挥自身优势、打开发展新空间。职业“向新”,则与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高度契合,折射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

  当前,中国新职业体系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演进,新职业涌现数量之多、申报主体之多元,折射出经济转型升级的加速度。

  “新职业的涌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人力基础,推动劳动力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技能领域转移,提升整体就业质量。”王琳琳说。

  以智能网联车领域为例,慢慢的变多中国车企在新技术引领下创新求变。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相继建成,创新技术应用方案、场景竞相推出,不断催生新工种、新职业。

  6年前,学习车辆工程专业的姚中华进入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以前我从事汽车门窗控制器的研发工作,工作方向相对传统。”姚中华说,随着中国汽车无人驾驶系统“大脑”不断进化,汽车功能日益复杂,随之而来的测试内容、场景增多,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要一直学习掌握更多技能。

  在AEB功能测试中,姚中华控制驾驶机器人将车辆速度提升到每小时60公里,按照预设路径稳定行驶。车辆通过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探测到测试假人,在判断碰撞风险的情况下触发AEB功能,避免与假人发生碰撞。检测机器人设备将该场景数据一一记录下来。

  “对于一项组合驾驶辅助功能,我们要在十字路口、T字路口、隧道等交通场景,以及雨雪天、雾天等不同天气条件下反复测试。单项驾驶辅助功能就要经历上百次验证。”姚中华说。如今,随只能网联汽车产业持续不断的发展,他的测试工作愈发繁忙。

  天津(西青)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的运营方天津市永泰恒基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佘红志说,2024年,先导区内封闭测试场的测试时长突破5000小时,同比增长150%。

  “我们赋能车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了产业链企业集聚,催生了上百个新职业岗位,对AI、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大数据等人才需求持续增加。”佘红志说。

  随着数字化的经济、智能制造等领域持续不断的发展,新职业的人才需求规模持续扩大。以AI领域为例,麦肯锡咨询公司报告数据显示,到2030年,中国对AI专业人才的需求预测将达到600万,人才缺口可能高达400万。据测算,中国数字人才缺口已达2500万至3000万人,且缺口持续放大。

  王琳琳认为,中国仍需构建“技术—制度—教育”协同机制,制定有关标准规范,引导新职业健康发展,推动新业态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充分的发挥新职业在推动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重要作用。

  谈及职业未来发展,姚中华信心满满。“新能源汽车慢慢的变成了中国出口的‘新三样’之一,全球对智能驾驶的需求日益增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和我个人职业发展都前景广阔。”姚中华认为,这份工作将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推广应用带来更多可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全部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标注明确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详细]

  让我们跟随镜头透过三个故事听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李兆前揭秘民营经济如何在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大显身手“敢想、敢干、敢坚持”“下一代显示技术的主动权凭什么不能掌握在中国人手里?”[详细]

  稳定民营经济发展预期,鼓舞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信心,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诞生!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详细]

  民营经济促进法规定,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应当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依法平等对待包括民营经济组织在内的各类经济组织。[详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4)0000004